成都推出“算力券” 助力中小微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******
中新网成都1月12日电 (记者 贺劭清)记者12日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新闻通气会获悉,成都将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“算力券”,用于支持算力中介服务机构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客、科研机构、高校等使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、成都智算中心算力资源。
据了解,成都于近日印发《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》(下称《算力政策措施》)和《成都市建设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专项政策》(下称《区块链专项政策》)。
其中,《算力政策措施》以“提升算力设施能级,推进算力赋能应用,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性”为逻辑主线,围绕“供给端提升算力设施能级”“需求端推进算力赋能应用”“供需对接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性”3部分展开,共计推出12条具体政策措施。
针对《算力政策措施》出现了的新名词“算力券”,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副书记、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介绍,“算力券”是成都市政府针对算力资源消费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,是成都市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使用算力的创新举措,旨在提升城市算力规模效应,推动中小微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实现降本增效、提升服务,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实力不足、技术人才欠缺、算力匹配难应用少等痛点问题。
本次发布的《区块链专项政策》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牵头制定,主要分为“支持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”“深化区块链场景应用”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”“营造良好发展生态”4部分共计10条专项举措。
“未来,成都除了充分发挥区块链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、数字经济模式创新、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外,还将把区块链技术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技术、把区块链作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,抢先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。”周洪表示,接下来,成都将加快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与融合应用,打下元宇宙未来产业的坚实基础。(完)
心血管病患者感染后应坚持合理用药******
心血管病患者感染后应坚持合理用药(服务窗·科学防疫)
冬春季天气较冷,如果经常劳累、激动、饱餐,心脏病、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会增加。发烧时心跳加快是否正常?心血管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加重原有病情?如何合理用药?记者采访了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。
发烧是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典型症状。周玉杰说,发烧时心跳加快是正常现象。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,心率会升高10—12次,当体温超过39摄氏度,心跳会变得很快,甚至可以听到怦怦的心跳声。若心跳快的同时出现心慌气短、动辄气喘的症状,需要及时就医。如果康复期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,还伴有心慌气短、胸闷症状,要及时去医院查心肌酶、心电图、动态心电图、心功能等,防止病情加重。
周玉杰表示,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,特别是老年患者,感染新冠病毒后,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紊乱,血管斑块容易发生炎性反应,血栓的发生率可能也会增高,导致原有心脏病加重。患者在咳嗽、发烧的时间段容易合并低氧血症。一些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症状是沉默型表现,有一种“消音器”效果,表现不像年轻人那么明显。这时候不要“等、拖、耗”,一定要及时送医救治。
均衡营养有益于心血管病控制。周玉杰说,在临床中看到的一些心血管病患者,特别是老年患者,表现为合并低钠血症、低钾血症、一定程度的脱水,但患者没有及时适量补充营养和水电解质,导致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,不利于基础病的控制。家属和医护人员要了解老年人平时在餐桌上吃的是什么,一天吃进去多少,大概吸收多少,代谢和排出多少,以此来调整营养摄入。
心血管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,合理用药很关键。周玉杰介绍,很多心脏支架术后患者、心脏搭桥患者都要按照医嘱吃抗血小板药12个月,房颤患者还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。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,出现发热等症状需要服用对症治疗药物。心血管病患者居家用药一般都有四五种,与所服用的新冠治疗药物可能互相冲突,使得药效发生变化。比如高血压患者发烧时,吃退烧药会导致血压发生波动,因此要随着血压的变化不断调整用药,防止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“建议这类患者及时咨询医生,在医生的指导下,减少不良反应,达到优化治疗目的。”(人民日报 记者 申少铁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